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约一个月前,我被叫到一个媒体沙龙介绍网络业的发展变化。我从互联网服务形态的变化讲了三次大的革命,用时髦词叫解构与重构。因为用的是PPT形式,后来一些业内朋友要了去看不大明白。网上虽然有专业编辑的演讲视频,但仍然表达的不甚清楚。所以,我在这里用文字的形式再说一遍,算是对2010年的一个总结,一个交代。

在互联网发展史的前商业化时期(1967-1989),互联网的主要功能是通讯,例如E-MAIL和电子文件传递,使用者基本局限在科学界和大学校园。九十年代初,随着万维网的普及和通用浏览器的出现,先是公共网络信息服务进而商业网络信息服务出现了大爆发。互联网更主要的是一个全新的信息媒体,而原来作为通讯媒体的功能反而退居其次了,或者说二者合二为一了。面对数以千万计的网站和浩如烟海且仍在急剧扩张的信息海洋以及漂浮在这海洋之上的五花八门的服务(新闻,资讯,商务,娱乐,社交,等等),无论对网络用户还是对网络服务商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亿万普通网络用户来说,如何简单,方便,自然和高效地找到自己肯定感兴趣或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和服务,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这甚至是一个对用户智商和技术学习能力的挑战。对网站运营者来说,如何让自己的服务被肯定感兴趣或可能感兴趣的用户找到,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靠广告,公关和所谓事件营销这些传统手段,成本昂贵而收效甚微。一边是无穷无尽的信息供给,一边是千奇百怪的个人化需求,如何使供需双方以最佳方式结合起来,就是互联网业面临的永恒挑战。正是这一挑战,催生了互联网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结构与重构。

门户:互联网的第一次解构与重构(1995-2000)

杨致远和他的合作伙伴创立了雅虎网站,成为互联网第一次解构与重构的代表。开始,他们只是把网络上的各个网站的网址按一定的分类方法罗列,方便用户查找。曾经有几年,仿照电话黄页的网络黄页网站及其印刷品风行一时。很快,这种分类方法延伸到了对网络内容的重新组织。获取外来信息的使用权,然后混合以自己生产的内容,经过编辑的人工选择,然后按类别和层次逻辑组织好展示给用户,这就是所谓门户模式。

门户模式是对以前的网络信息服务的一次根本性的解构。在版权意识比较薄弱的中国,门户的大一统方式被推到了极致。过去,传统媒体都是独立作战,各有各的阵地,各有各的风格与编排。即使做了自己的网站,原有结构依然保持不变。而在门户模式里,一切内容都按主题重新排队,被归类到各个频道之中。传统媒体的品牌湮灭了,风格消失了,结构瓦解了。对用户而言,这样的解构与重构无疑是一次解放。人们再也不必为读一篇文章去买一份杂志,为看一条新闻去买一张报纸,为保存一份资料而买一本书,为看一个电视节目而在某个固定时段守在电视机旁。同样,人们也不会因为没买哪本杂志,报纸,书籍或某个时段没看电视而失去获取某个资讯的机会。一切资讯都在门户之中,供人们在自己方便的时候获取。

门户模式不仅解构了传统媒体长久以来的服务模式,而且重新定义了信息服务。门户不仅提供新闻,而且提供资讯,娱乐,商务,通讯和互动服务。只要是现实世界能够数字化,网络化和商业化的信息,都可以成为门户猎取的对象和服务的种类。只要有足够多的用户喜欢,门户就会把相应服务囊括其中。所以,门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全面网络生活平台,新闻资讯传播只是其中的一种服务而已。对传统媒体更俱杀伤力的是传统商业模式的结构和新型商业模式的重构。门户所有服务对用户都是免费的,门户运营者通过广告客户获取收益。海量的信息带来海量的用户,海量的用户带来海量的广告收入,这就是门户模式的全部秘密所在。在以雅虎为代表的门户模式(在中国是新浪)确立之后,带动了一批所谓垂直门户和特色门户的产生,其差别无非是主题更突出些,用户群特色更鲜明些而已。就基本模式而言,没有本质区别。

门户模式的成功是以传统媒体的没落为代价的。稍微有点讽刺意味的是,国内传统媒体在门户模式确立的十几年后的今天才如梦方醒,意识到互联网的厉害,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所谓全媒体战略----在坚持原有媒体阵地外,同时做内容的网络版,手机版,视频版。问题在于所谓全媒体战略只是传统媒体的原有内容和结构形式的转移,从网下转到了网上,既没有对过去的解构,也没有对未来的重构。可以断言,这种徒具其表的网络战略,除了多少能学习一些网络服务技巧,增加若干成本之外,只能是没有任何出路的国学为体,西学为用战略的二十一世纪新翻版。

直到2005年,无论按什么指标,雅虎一直雄踞世界第一网站的宝座。同样,新浪也一直是中国网络业的老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网民数量的高速成长和网络信息与服务的增多,门户模式的弱点开始逐渐暴露。首先,随着互联网侵入了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让试图涵盖全面网络信息的门户模式不堪重负。页面结构凌乱复杂,内容堆砌毫无章法,用户体验一塌糊涂。例如,在中国门户鼻祖新浪的首页上,光导航条就有63个频道,页面长达11屏,新闻和广告条目超过600条。即便如此,谁都不敢肯定这个首页覆盖了网络资讯的所有方面,也不能说它集中展现了最新最重要的新闻资讯。其次,随着门户体积的膨胀,信息传播效率急剧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急剧提高。未被放在首页或频道首页的资讯乏人问津,而用户要找到自己想看的信息,往往要做出多次点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门户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构传统媒体,还是信息拼盘,编辑选择这一套,完全不能满足海量信息的有效组织和用户个人化的长尾需求。

今天,门户模式尽管仍然是网络业的主流服务方式之一,但早已成为强弩之末,用户量与收入额都陷入了低速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在网络创新,引领产业潮流方面,门户也早已退出了领军者阵容。

搜索:互联网的第二次解构与重构(2000-2005)

虽然在互联网发展史上,搜索和门户差不多同时起步,但从确立强大的信息整理方式,找到新型商业模式,并成为用户寻找信息的首选等因素看,互联网的第二次解构与重构的时间标志点应该以谷歌服务模式确立和公司上市为起止点。

搜索模式将门户模式进一步解构,不再纠结于一篇文章属于什么主题,该放哪个栏目这种传统媒体的编辑方式,而是一步到位,直接聚焦于构成一篇文章的各个词语,任凭用户查找。与门户模式很大一点不同的是,搜索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将世界各种文字的网页找到并下载下来,然后将网页上的词汇适当分词,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赋予适当的权重,然后有序地排列起来,简单方便快捷免费地供给全球亿万网民使用,这是一次令人震撼的网络信息革命。对用户来说,只要你知道你要找的是什么,就可以在谷歌上轻松找到,比起门户模式,效率提高很多。不仅可以找到你直接查找的内容,而且可以无限地查找获得与之相关的内容。对搜索引擎运营商来说,为各种主题词配置相关的广告,也使得谷歌一跃成为世界最盈利的网络公司。而且谷歌将搜索的范围从过去门户时代狭隘的新闻资讯扩展出去,将更多的信息,以更具创意的形式供给用户使用,例如谷歌地球,街景,人体模型。从2005年开始,谷歌就成为世界网络业的领军公司和主要驱动力。

搜索引擎模式完成了互联网上的第二次解构和重构,但也留下一些死角和空间未能填补。首先,搜索引擎是一个标准化的服务,任何人用同一个主题词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同门户模式的弱点一样,它无法对用户进行个人化,个性化的精准服务。虽然近年来谷歌也在大力推进这方面的探索,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突破。其次,谷歌虽然希望以全部网络信息为搜索对象,但其基础方法论还是局限在网页形式存在的信息方面,并没有很好的方法去捕捉非网页形式存在的大量网络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人际关系,动作和状态信息。从趋势看,互联网上非网页存在的信息在增长速度上大大超过了网页形式存在的信息,所以,谷歌在网络市场上的份额未来会逐渐缩减,地位会逐渐下降。第三,以FACEBOOK为代表的WEB2.0平台兴起,用户数量与日俱增,市场份额逐渐加大。出于保护用户隐私的考虑,这些平台全部或局部禁止谷歌搜索。因此,在理论上,谷歌无法继续坚持以全部网络信息为搜索对象的定位,而只能局限在部分网络信息搜索上。

WEB2.0:互联网的第三次解构与重构(2005-2010)

门户模式和搜索模式这两次解构与重构在对象上是一致的,那就是用不同的方法对漫无边际的网络信息打碎重组。互联网的第三次解构与重构却把方向转到了信息生产者和使用者这一方。因此,这次被称为WEB2.0的革命比前两次来的更为深刻,更为彻底。不少外行人把这次革命仅仅看作是一个局部创新,把FACEBOOK这样的崭新平台称为社交网站或者SNS服务,完全没看到或者忽略了其中的革命意义。当然,引领这次革命的创新者的初衷也不是针对网络世界的解构和重构,而是在经过若干年的摸索,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平台,使其潜在的革命性逐渐体现出来。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信息生产者(个人,媒体或公司等)在信息生产出来后,总要依靠某种渠道,环境或方法将信息送到信息接收者那里。其中部分信息被接收后,信息接收者又变为信息生产者,将反馈信息再送回去。如此反复,就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有效,防噪音,自动过滤的信息网。不同的信息网由不同的人群组成,自成风格,各具特色。它们可以是封闭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WEB2.0基本仿照了这个现实社会的行为逻辑,在互联网上加以抽象和标准化的复制。首先,平台为每个人(或企业,机构,媒体)创立一个自我网络生存空间,具备自我描述,安全和表达的能力。然后,每个人可以引进自己现存的社会关系或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第三步,平台提供信息广播,互动,状态和行为跟踪等功能。最后,平台向第三方各种各类网络服务开放,也向其他网站开放,使用户可以方便享受任何网络服务,也可以在网络世界自由往来。虽然这种网络仿生学的进化过程目前还远远没有达到理论上可以达到的完美程度,但其巨大的革命性已经充分体现了出来。

首先,与以往的信息解构与重构的思路不同,WEB2.0着重在用户群的解构与重构。经过现实社会过滤和筛选后,由真实的个人和真实的社会关系组成的信息网络自动承担了网络信息的选择,过滤,传播和互动任务,使得信息与用户之间的相互匹配过程更自然,更精准,更智能,更高效。其次,由此而来的信息网络由于用户之间信任度高,磨合时间长,使得它不仅可以承担一般的信息传播功能,还是其他网络行为的承载体。由此形成相对稳定的用户行为模式,可以使平台运营商通过建立网络行为的数学模型,更加精准,智能,个人化,个性化地向用户推送更可能为用户所接受的商业广告和网络服务。第三,由于WEB2.0平台集聚了海量真实用户,从而实现了互联网历史上第一次大分工。若干个平台运营商和无数应用服务商共同组成了新的产业链,提高了网络服务的专业性和服务效率,大大提升了用户网络生活的质量。从此,网络生活不再是以往用户追着信息跑的情形,而是信息朝着用户来的新局面。如果拿现实世界做比喻的话,过去我们是飞到广州买荔枝,飞到成都吃川菜,飞到新疆找羊肉串。虽然东西都得到了,但东奔西走很辛苦,效率低,成本高。现在我们是聚集在一个城市,当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经营荔枝,川菜,羊肉串的服务商就会找上门来,围着我们做生意。所以,WEB2.0之所以被称为网络革命,就在于以往WEB1.0时代的网络服务颠倒了商家与客户的关系,现在被颠倒了回来。过去是商家不动,忽悠用户上门;现在是用户不动,静等商家送货。二者相比,高低上下,不言自明。今天,FACEBOOK已经有六亿三千万活跃用户,五十五万种网络,两百多万相互连通的网站,而且各方面的增长势头不减,一个巨大的网络地球正在形成。

在告别2010年迎接2011年到来的时刻,可以肯定地说:门户模式已经日趋没落,搜索模式还是如日中天,WEB2.0模式代表未来。互联网上三次解构和重构,造就了一些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也淘汰着更多的不识时务者。无论是业已成名的网络公司,还是刚刚创业的新公司,如今都面临一次重大的战略抉择时刻。

话题:



0

推荐

谢文

谢文

78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曾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学习哲学和社会学。八十年代初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纽约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九十年代中期回国,先后在中公网及其所属联众游戏网站、互联网实验室等知名企业担任董事、CEO等职务。并曾出任和讯网CEO、雅虎中国总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