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媒体的话题,我过去说的已经够多,曾经连写了10篇博客讨论这个话题,实在够人烦的了。但是,这个话题现在又以新的形式出现在业内人的眼前,并且至少在舆论上搅动着网络业的格局,影响着相关公司的战略布局和资源分配。例如,IPAD的出台给了传统媒体一丝希望,有传统媒体大佬甚至夸张到说IPAD的出现给传统纸媒带来了生机。再例如,KINDLE的大火特火带动了国内的山寨硬件厂商,甚至把相关公司的股价推高到100多倍的市盈率,好像从此以后传统出版业就找到出路,变新媒体了。更例如,有传统媒体大腕宣布自己是全媒体,即纸媒+网站+视频,所以就前途无量了。全媒体是新媒体吗?当然不是。既然不是,全媒体能有大发展吗?当然不能。硬件平台上的创新是互联网的胜利,不是传统媒体的胜利,反之是传统媒体更大更深刻的危机,更加速了传统媒体的衰落。全媒体这个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传统媒体中的一部分思变而不敢真变,求变而不敢大变的尴尬。什么是全媒体?什么是新媒体?全媒体是改良,新媒体是革命(图1):
图1.新媒体与全媒体结构差别
新媒体结构 全媒体结构
乍看上去,全媒体和新媒体的差别不大,以目前互联网发展的水平看该有的都有了。但认真分析,二者本质上的差别极大:
1.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核心,以包容,吸收,削弱,肢解,乃至取代传统媒体为己任,以无中心的人与人互动为本质的创新;全媒体是以传统媒体(无论是纸媒,电视或手机)为核心,以新瓶装旧酒,与互联网并存共荣为己任,以中心化的单向广播为本质的守旧。说穿了,全媒体只是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新媒体每前进一步,都是以侵蚀一块全媒体/传统媒体的地盘为果实的。正如我上篇博客所列举的数据证明,传统媒体即使拥有自己的网站,合起来也不过占整个网络新闻资讯市场10%的份额。现在新媒体才刚起步,远未达到成熟的阶段,可以想象,3-5年之后,全媒体/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将下降到3-5%之间。就其在市场格局中的地位而言,只能是蜕变为新媒体平台上的应用之一,或者是B2B和B2B2C模式下的内容提供商。传统媒体梦想中的全媒体模式,很难成为与新媒体平起平坐的新闻资讯传播平台之一,目前试探中的B2C模式也难以为继。
2. 新媒体寻求的是天下内容为天下人用,强调的是无所不包兼收并蓄,追求的是个人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内容高效精准投放;全媒体寻求的是自己生产内容给自己的付费用户用,强调的是自有版权别无分号,追求的是有限内容的一鱼多吃和利益最大化。无论是早期网络媒体内容堆积多快全模式,还是搜索引擎以关键词判别传播信息模式,或者即将发展起来的依托人际关系和互动,精准智能地传递信息的模式,都一步步地模糊淡化着传统媒体时代至关重要的媒体和内容创造者的品牌作用。在读者和内容之间,传统媒体的二传手角色正在消失。在KINDLE为首的电子书市场上,读者,作者和平台运营商是最大的受益者,印刷商和批发零售商正在死亡过程中,出版社的地位在减弱。类似的变化也同样发生在计算机,手机,网络电视等新媒体终端市场上。在这样的世界里,传统媒体还在梦想着围个网络土围子发财,甚至叫嚷不让搜索引擎找到,实在是不靠谱啊。这就像一个人想尝尝波尔多葡萄酒,却非要他飞到法国去买一样,能有多大市场?
3. 新媒体是做互联网的人当家,讲的是全盘西化(互联网化);全媒体是传统媒体的人当家,想的是国学为体,西学为用(内容为王)。传统媒体或者全媒体在理论上完全有机会转变为新媒体,因为成熟的新媒体到底是什么,全球人都在探索中。传统媒体毕竟拥有多年的人才,经验和经营的积累,在中国还有体制上的优势,而网络媒体最多不过10来年的历史。互联网是公共财富,捷足者先登,并不偏向谁歧视谁。但是在实战中,无论传统媒体多么认真,多么真诚,多么努力,到目前为止,全媒体比网络媒体离新媒体更远,而且越来越远。两个世界上最著名也是结局最悲惨的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尝试是AOL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和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前者是市值缩水90%分拆了事,后者是活生生地把一个WEB2.0的领军公司做成了鸡肋。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由做互联网的当家还是由做传统媒体的当家的问题。用互联网平台做纸媒的事,这和在电视上念报纸一样可笑,但直到今天,认识到这一可笑之事的可笑之处的传统媒体人士,特别是掌权人士还真不多。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网络门户中内容总编辑的地位很难排在公司管事的前5位之内,但在传统媒体底子上搭建的新媒体里,做网络的很难排在公司管事的前5位之内。结果如何,可以看看以下实例(表1):
表1. 传统媒体网站与网络媒体网站访问速度比较
传统媒体 |
加载时间 (秒) |
速度排名 (%) |
网络媒体 |
加载时间 (秒) |
速度排名 (%) |
新华网 |
2.133 |
53 |
腾讯 |
1.180 |
78 |
北青网 |
4.391 |
21 |
新浪 |
1.718 |
63 |
人民网 |
2.936 |
38 |
网易 |
1.250 |
76 |
中新网 |
1.484 |
69 |
搜狐 |
0.828 |
87 |
环球网 |
1.754 |
62 |
凤凰 |
1.016 |
82 |
平均值 |
2.540 |
1.120 |
数据来源:(4月10号),速度排名指该网站在全球网站中有百分之多少比它慢
看一个网站的水平高低,我习惯首先看三个指标:导航条的逻辑是否清晰,站内搜索是否全面有效,首页访问的反应速度如何。前2个有公信力的数据不好找,我说了别人未必同意。表1列出了中国5大综合门户和5大新闻门户的首页访问速度。简而言之,新闻门户比综合门户的平均反应速度慢了一倍以上。综合门户中除了新浪由于首页挂的零碎太多而略微影响的反应速度外,其他几个的反应速度均在1秒左右。按这样的行业标准衡量,新闻门户中除了中新网和环球网勉强及格外,其他三家均不及格。提高首页反应速度有多难?对一个合格的网络公司来说没难度,但对传统媒体化身而来的网站就硬是10年解决不了问题,或者认为不是问题。提供首页反应速度有多重要?据今天网上报道,()谷歌已经正式将网站速度列为谷歌搜索排名算法的一个因素,并已经在美国市场采用了这一调整。根据谷歌的测试,“将搜索结果显示速度延缓100-400毫秒会导致每名用户搜索量减少0.2%-0.6%,不到半秒钟的延迟就会造成搜索量的下降。”“用户喜欢网速较快的网站,网速较快就是优势。”当然,谷歌搜索模型里涵盖有200多个因素,访问速度只要不太离谱,只会影响1%左右的用户。但是,连1%都不珍视,举手之劳的事都做不好的网站,做新媒体能行?
0
推荐